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10月—2017年7月期间在本院生殖医学科进行 IVF-ET 助孕治疗的高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 ① 具备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injection, ICSI)-ET适应证; ②选用超短方案或微刺激方案且年龄>38岁; ③首次在本院进行IVF/ICSI-ET 的患者。排除标准: ① 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②发热等急染性疾病患者; ③甲状腺疾病及肾上腺疾病患者。入组病例按促排卵方案分为超短方案组和微刺激方案组。
1.3 取卵、胚胎移植及黄体支持 h CG注射33~36 h后经超声引导穿刺取卵, 根据临床指征行常规IVF或者ICSI方式进行受精, 采用精子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处理。授精后 16~18 h 2 个原核存在为正常受精, 拟行新鲜胚胎移植的患者于取卵后次日开始进行黄体支持, 并于取卵后72 h行新鲜胚胎移植, 其余患者则行冻融胚胎移植, 每次移植不超过 2 枚胚胎。移植后 14 d 测血 β-h CG 确定有无妊娠, β-h CG阳性者于移植后4周行超声检查,见孕囊及胎心者确认为临床妊娠。
1.4 胚胎质量评估 卵裂期第3日胚胎评分标准[6]:I 级, 卵裂球大小均匀、形状规则、无明显 DNA 碎片; II 级, 卵裂球大小略不均、形态略不规则、DNA 碎片率<20%; III 级, 卵裂球大小明显不均、DNA 碎片率 20%~50%; IV 级, DNA 碎片率>50%。其中优质胚胎定义为卵裂期第3日胚胎评分为I~II级, 卵裂球数为 6~9 枚。
1.5 观察指标 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如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不孕类型、不孕原因、基础F S H 水平、基础 L H 水平、基础 E2水平、G n 用量及用药时间、h CG 注射日 E2水平、h CG 注射射LH 水平、h CG 注射日孕酮(P)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以及获卵数、MI I卵数、卵裂数、正常受精数、优质胚胎数、冷冻胚胎数、有效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卵裂率、周期取消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等。其中每取卵周期累积妊娠率为一次取卵后新鲜和冷冻周期获得临床妊娠的患者数和取卵周期数之比; 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为一次取卵后新鲜和冷冻周期获得活产的患者数和取卵周期数之比。内分泌激素检测采用化学发光定量法, 化学发光仪为美国Immulife公司产品, 试剂为美国德普公司产品。
2.2 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 超短方案组的Gn使用时间、G n 使用总量、h C G 注射日 E2水平、获卵数、正常受精数、优质胚胎数、有效胚胎数和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微刺激方案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h CG 注射日 LH 水平低于微刺激方案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短方案组的 h C G 注射日 P 水平、授精方式构成比、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冷冻胚胎数与微刺激方案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详见表2。其中超短方案组无一例患者发生提前排卵, 而微刺激方案组有13 例患者因提前排卵未获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