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5日,《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重磅发布,本文就肾脏病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新出炉的心血管报告称,2013年对中国31个省170287名城乡居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10.9%;而中国慢性肾脏病(CKD)的总患病率为10.8%,推算中国有CKD 患者近1.2亿。但是,糖尿病知晓率为36.5%,而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仅为12.5%。
从最新发布的报告不难发现,中国的慢性肾脏病与糖尿病的患病率相当,中国的慢性肾脏病人和糖尿病人几乎一样多。这个结果可能了许多人的习惯认识。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低,人们普遍忽视慢性肾脏病的存在。造成这种误区的可能原因有许多,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标准比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复杂是其中一个原因。
也就是说,血检异常,或者尿检异常,或者影像学检查异常,或者病理学检查异常,或者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符合其中一点,就诊断为慢性肾脏病。
这是2002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首次正式提出的慢性肾脏病的定义,较之前的肾脏病诊断标准要简化许多。但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相比,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标准仍显得复杂。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少动、不合理膳食、大气污染等是心血管疾病的因素,但这些基本上也是慢性肾脏病的因素。
慢性肾脏病的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老年等。研究显示,糖尿病已成为城市居民导致慢性肾脏病的首要病因。我国住院患者中,糖尿病相关肾脏损伤占比高于肾小球肾炎(1.10% vs 0.75%);我国一般人群中,糖尿病相关肾脏损伤占比高于肾小球肾炎(1.23% vs 0.91%)[N Engl J Med.2016 Sep 1;375(9):905-6]。
糖尿病患病率:2013年对中国31个省170287名城乡居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10.9%,男性高于女性(11.7% vs10.2%);老年人、城市居民、经济发达地区、超重和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较高;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7%,老年人、超重/ 肥胖人群以及农村居民的糖尿病前期检出率较高。糖尿病知晓率为36.5%,治疗率32.2%,治疗控制率49.2%;老年人、女性和城市居民知晓率和治疗率较高,相对年轻的患者和城市居民治疗控制率较高。
除糖尿病治疗率和控制率低以外,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还与心血管药物(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和降压药)的使用率低有关。估算50岁前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平均寿命缩短9年(农村10 年,城市8 年)。
2012 年中国≥ 18 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中国高血压患病人数为2.7 亿;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26.8% vs 23.5%),男性高于女性,并且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高。
血压水平的季节性波动:2013~2014 年中国慢性疾病和因素监测调查(CCDRFS)对中国31个省174 621 名≥ 18 岁成年人血压水平调查,人群收缩压(SBP)平均水平为128.5 mmHg,舒张压(DBP)为77.0 mmHg;人群SBP 水平受季节变化明显,冬季SBP 平均水平比夏季高约5 mmHg。
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2012 年≥ 18 岁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高于1991 年和2002 年的全国调查结果,尤其是控制率水平提高明显。
儿童高血压:2010 年,中国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14.5%,且男生高于女生(16.1% vs 12.9%),儿童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1993~2011年CHNS 显示,少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年均增加0.16%。
高血压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错综复杂,互为。一方面,高血压导致慢性肾脏病,另一方面,慢性肾脏病会引起高血压,高血压又反过来加速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同时,二者共同作用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 年)》显示,2012 年≥ 18 岁居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0.1% 和11.9%,较2002 年相比分别上升了7.3%和4.8%;2012年农村居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虽低于城市居民,但上升幅度要大于城市居民。
青少年的超重率、肥胖率也明显增加。1985~2014 年6 次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7~17岁在校青少年的超重、肥胖呈明显增加趋势,2014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是1985 年的11 倍和73 倍。
2017年3月9日第12个“世界肾脏日”的主题为“肾脏病与肥胖”,口号是“让我们动起来,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肥胖,远离肾病”,以此人们,肥胖也可以导致慢性肾脏病。
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仍然较低。膳食钠摄入量呈下降趋势,但2012 年膳食钠的摄入量仍然很高,折合成食盐量为14.5 g/d,高于推荐的摄入量(中国:<6 g/d,世界卫生组织:<5 g/d)一倍以上;膳食钾摄入量有增加趋势,但仍低于指南推荐的2 g/d的水平。
高钠饮食不仅导致高血压的发生,也增加肾脏的负担并加速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控盐是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措施之一。
市2010~2012 年日平均PM2.5 浓度为96.2 μg/m3,该浓度每增加10 μg/m3,当日的缺血性心脏病发病增加0.27%。PM2.5浓度对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作用还存在滞后效应,表现为于高水平PM2.5后的1~3天仍然会观察到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升高。≥ 65 岁老年人群对PM2.5更。
中国的一项队列研究发现,老年人群居住地PM2.5浓度每增加10 μg/m3,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22%,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增加42%,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增加21%。
大气污染不仅导致心血管疾病,也可能导致慢性肾脏病。2016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在《美国肾脏病学会》(J Am Soc Nephrol 2016,27:3739)发表研究称,过去10年中国膜性肾病发病率增加了1倍。发病率增加与空气中PM2.5污染区域分布密切相关,PM2.5浓度超过70 μg/m3 的地区,PM2.5每增加10 μg/m3,膜性肾病患病几率增加14%。
来自上海长宁地区一项针对社区老年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的调查显示,在24 886 名平均年龄(74.9±7.0)岁的老年人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6.4%。年龄、女性、高尿酸血症、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吸烟是老年慢性肾脏病的因素。高尿酸血症对老年人肾脏的损害不容忽视。
肾动脉狭窄是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常见的外周血管表现,阜外医院1999~2014 年期间2047例患者的资料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肾动脉狭窄占81.5%,其中≥ 40 岁患者,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占所有病因的94.7%。
研究发现,约80%~85%患者肾动脉粥样硬化是弥漫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局部表现,ARAS患者往往伴有冠状动脉、脑动脉及外周血管等病变。
肾动脉狭窄的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于肾动脉开口处或近端1/3段,可能是腹主动脉硬化斑块向肾动脉延伸的结果。主要导致两个结局:缺血性肾脏病和肾血管性高血压。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