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侯旭教授课题组、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Dr. Yu Shrike Zhang)及美国大学分校等合作,在材料与微流控技术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文章以“Interplay between materials and microfluidics”为题近期发表在《自然综述材料》(Nature Reviews Materials, 2, 17016),该文章被选为当期封面文章。
微流控(Microfluidics)技术,是一种精确控制及操控特征尺寸在几十到几百微米之间微尺度流体的方法,涉及材料学、物理化学、工程学、微纳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学科交叉。时至今日,微流控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前沿研究领域,其应用方向十分广泛。
21世纪已经成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新,正着各领域科学家协同研究,破解自然奥秘,提供创新源泉。在微尺度下如何实现通道的功能化、智能化及稳定高效的应用,将为现实情况体系统在生物检测、药物筛分、物质分离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全新的智能化平台。微流控领域,我们目前还面临着很多挑战,比如污染和稳定性问题,以及在众多复杂条件下对有弹性的、可拉伸的、多功能的以及可控系统的迫切需要。未来仿生微流控技术与材料科学、化学、物理以及微纳技术等学科更加紧密整合,在器件的智能化、功能化、抗污染和柔性可拉伸等方面加强研究,引导整合了孔道设计与原位材料合成的复杂体系设计,发展微流控技术从先进材料制备到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下一代智能材料及微流控技术的发展提供和借鉴。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批准号:21673197),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第十二批“千人计划”青年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批准号:B16029)等资助与支持,同时该文章也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资助。
侯旭博士(Prof. Xu Hou)现任厦门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及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双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微/纳米孔道界面科学与限域空间微纳流体控制研究,仿生能源系统,薄膜科学与技术。
博士(Dr. Yu Shrike Zhang)现任哈佛医学院及助理生物工程师,其实验室()研究专注于创新型生物工程技术在仿生类器官功能重建上的应用,包括三维打印技术、器官芯片、微流控、医疗装置、生物医学成像及生物传感器等方向。
Grissel Trujillo-de Santiago博士现任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助理教授,研究方向包括生物打印、微流控、及生物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Mario M. Alvarez博士现任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教授,专注于生物化学与化学工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反应器的设计、混合现象、及生物系统的数学建模。
João Ribas博士专注于医学创新。他将生物设计方法应用于发展医学成像的临床应用中。
Steven Jonas博士从医于大学分校医学院儿科中心,其研究包括生物材料和纳米技术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及儿科癌症相关研究。
Paul Weiss博士现任大学分校化学于生物化学系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其课题组()专注于表面化学与物理、器件、纳米刻蚀、生物物理、及神经科学等。
Anne Andrews博士现任大学分校心理学与生物行为科学系和化学于生物化学系教授。其课题组()致力于焦虑和忧郁症的基础和研究,以及纳米科学和神经科学的交叉领域研究。
Joanna Aizenberg博士现任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和威斯生物工程研究所教授,其实验室(aizenberglab.seas.harvard.edu)致力于材料浸润性、光滑注液多孔表面、生物光学、自组装、生物-纳米界面、晶体生长、及生物工程原理等研究。
Ali Khademhosseini博士现任哈佛医学院教授及生物工程师,其课题组()研究方向包括组织工程、生物材料、三维生物打印、器官芯片、及医学等研究。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