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医讯快递

中国城市空巢家庭近半 老年人心理问题亟待解决

时间:2009-10-28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郑雨佳
 

  随着新中国的同龄人步入老年,我国将出现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老年人口由平均增加311万人发展到年均增加800万人。据了解,目前我国城市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空巢和类空巢家庭也达48.9%。请关注——

  有媒体报道,我国5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自杀人数超过10万,中老年人群体已成为我国自杀率最高的群体。全国首条老年人心理危机免费救助热线已于日前开通。

  我国老年人的心理状况究竟如何?随着老年人社会的来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步入老年人队伍。那么,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我们应该怎样关注和关心?

  老年人需要陪伴和倾听

  资深国家心理咨询师荀焱认为,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人在所有生命阶段都要遵循其规律。如果老人因经济问题想不开,则问题关键不在心理,空谈心理也无用。在实际调查中,老年人中有70%以上被人际问题困扰,比例最高;其次是死亡带来的悲伤。

  荀焱认为,目前并不能说老年人普遍存在何种心理问题,而只能说老年人都有相似的心理特点和情绪特点。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相比,老年人情绪的持续性较差,情绪变化多、波动大,情感的依赖性增强,需要陪伴和倾听,容易显得固执。

  很多年轻人都抱怨长辈啰嗦、爱闹脾气,“跟小孩似的”。对此,荀焱强调,“老小老小”这句古话并没说错。老人控制情绪的能力随大脑皮层控制的减弱而减弱,与孩子大脑皮层控制尚未成熟情况相似。同时她指出,老人与孩子情绪相似,但切不可把老人当小孩哄。应尊重老人,让他们适度宣泄和求助,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力量、很重要。这种方法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使老人忘掉“老”字,发挥“银发力量”。

  “目前,老年朋友的心理问题更多体现在情绪方面,但老年人很少会有持续一个月以上的情绪。”荀焱提醒道,“鉴于学界对心理问题的界定标准是有持续一个月以上的负面情绪,如果老人‘时晴时雨’,晚辈不必过于担心。相反,老人长期陷于负面情绪的情况容易被儿女视为惯常,才更应该引起警惕。”

  老年人应积极安排生活

  那么,老年人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晚年生活?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罗非教授解答说,鉴于心理暗示对人类生理、心理的影响,无论晚辈还是老年人自身都应该淡化“老”字。

  他进一步强调,继续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寻求人生的意义、学习新知识,才是保证老年人在有生之年身心健康、幸福生活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社会为老年人树立的榜样应是保持进取心、心态年轻的形象。而老年人则应重视自身身体与大脑的运动,保持年轻的心态。

  荀焱认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点在于老年人应当积极安排自己的生活。这可分三个层次来说。

  首先,在日常生活的安排上,老年人应安排好退休生活,继续学习或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多参与老年社交活动;适当运动。

  其次,在对生活重心的把握上,应该重视自己与老伴,不要过于干涉孩子的生活。我国传统的家庭关系十分紧密,许多步入老年的父母仍不放松对孩子的监督,干涉孩子生活的结果常常是孩子头疼、父母伤心。老年夫妻应当更加珍视彼此、充分信任儿女,这样家庭关系才更和谐。儿女应将父母干涉自己生活及唠叨的行为看成是老年人留恋生命的体现,不要过于烦恼。

  另外,在遇到生命的消逝时,老年人应在家人配合之下积极宣泄感情、完成仪式,度过情绪消退期。荀焱强调,这个“生命”并不一定指亲人朋友,有时候老人喜爱的花草、宠物的离去也会唤起老人内心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留恋,引起强烈的反应。

  专家提醒,从事件影响来看,离婚的打击是第一位的,丧偶排在第二位。对老年人而言,这两者的影响不啻为“心灵地震”,情感失落与生命恐惧的双重压力,给老人带来巨大打击。

  情感打击与日常情绪就如突发事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一样,大多数人的心理自愈能力足够使人们在悲伤后回到正常生活轨道。若遇此不幸,家人应多陪伴倾听,让老年人多方抒解心情;鼓励老人多参加团体活动,重新平衡生活、建立心理支持系统;帮助老人举行自身认定的情感告别仪式。

  “啃老”才是危机所在

  专家认为,社会心理问题包括情绪、认知、行为三个方面,影响因素复杂。目前我国虽没有已成型的老年社会心理问题,但“啃老”现象颇令人担忧。

  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大部分已平稳步入社会。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常常将金钱与精力全部投入到独生子女身上,难免有过度之处。

  比如,父母照顾体贴,却忽视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双方在抚育过程中容易形成“父母对孩子好是天经地义”的心理定势。父母的心疼常常造成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过于依赖父母。

  目前,由于父母尚未老去,经济、精力方面都能满足孩子的需求,父母代劳和帮衬看起来没有问题,但等到父母无法继续提供援助,孩子又已习惯坐等父母的帮助,双方都将追悔莫及。

  因此,父母应切断“脐带联系”,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学会感恩,对自己和孩子的未来都是必要的。专家呼吁,社会应关注“啃老”现象,提倡感恩教育,为我国老龄化社会消除这一潜在危机。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如何用 EndNote 编辑适合投稿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
如何用 EndNote 编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发表与写作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量SCI论文图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
虚拟现实、云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教育有啥不一样?
虚拟现实、云技术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因毕业论文“高大上”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
如何使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
如何使用Endnote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汇总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
“你的论文充斥着垃圾”:英文科研论文写作逆袭之路
“你的论文充斥着
赞助商链接
热门文章
  • 专家解读人类性梦中隐藏的心理寓意(图
  • 美国科学家发明新型绷带 让伤口更好地
  • 坐姿看透女人“性趣”:两腿叉开豪爽又
  • 现代男人心理是否健康的八大标准
  • 研究称女性生育1次可增加10年免疫力
  • 夫妻同床睡影响睡眠质量 专家介绍解决
  • 心理学家揭示成功恋爱规律:前2周接触
  • 医生这行当
  • 国务院决定在卫生与基层医疗事业单位实
  • 人保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不是简单的涨
  • 女人在五个时刻性欲特别强
  • 医疗损害责任“举证倒置”被删除
  • 最新文章
  • 话题交流互动健康可以更讲究
  • 快递小哥送货途中车祸离世 捐器官4人
  • 6种肺病:你的治疗是否少了一半?
  • 研究症与症共病患者存在特殊的脑功能连
  • Cell:大脑如何帮你学习新技能?
  • 研究显示睡眠少影响心理健康和记忆力
  • 女性的:母乳喂养能够减肥
  • 重症患者耐药阳性菌抗菌药物剂量调整: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
  • 解读房颤心电图时你还记得这些知识点吗
  • 短暂的和持续的失忆症可能是卒中的唯一
  • 以失忆症为主要表现的卒中应怎样辨别?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