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静脉注射过程中,观察局部组织有无肿胀、严防药液渗漏,观察病情变化。
8.拔针后,嘱咐患者按压穿刺点5~10分钟,勿揉,凝血机制差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十六、肌内注射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肌内注射,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以及注射部位皮肤情况。
3.告知患者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注射部位,需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5.协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患者注射时勿紧张,肌肉放松。
6.注射中、注射后观察患者反应、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7.需要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十七、皮内注射技术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进行皮内注射;确保患者安全。
4.备好相应的抢救药物与设备并处于备用状态。
5.皮试药液要现用现配,剂量准确。
6.告知患者皮试后20分钟内不要远离病房,不要按揉注射部位。
7.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各种过敏反应。
8.正确判断试验结果。对皮试结果阳性者,应标记,并将结果告知医师、患者及家属。
十八、皮下注射技术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皮下注射,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注射部位。需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5.注射中、注射后观察患者反应、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6.皮下注射胰岛素时,嘱患者注射后15分钟开始进食,避免不必要的活动,注意安全。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十九、物理降温法
遵医嘱安全地为患者实施物理降温,减轻患者不适。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局部组织灌注情况、皮肤情况、配合程度、有无酒精过敏史。
2.告知患者物理降温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3.嘱患者在高热期间摄入足够的水分。
4.操作过程中,保护患者的隐私。
5.实施物理降温时应观察局部血液循环和体温变化情况。重点观察患者皮肤状况,如患者发生局部皮肤苍白、青紫或者有麻木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冻伤发生。
6.物理降温时,应当避开患者的枕后、耳廓、心前区、腹部、阴囊及足底部位
7.记录患者的体温和病情变化,及时与医师沟通,严格交接班。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
二十、经鼻/口腔吸痰法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安全。
1.遵循无菌技术、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如有义齿应取出。
3.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氧疗情况、SpO2、咳嗽能力、痰液的颜色、量和粘稠度、按需吸痰。
4.选择粗细、长短、质地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应一用一换。
5.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2分钟。
6.调节合适的吸痰压力,成人为<200毫米汞柱。
7.吸痰时应旋转上提,自深部向上吸净痰液,避免反复上提。每次吸痰时间小于15秒,间歇3-5分钟。
8.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心率和SpO2,当出现心率下降或SpO2低于90%时,立即停止吸痰,待心率和SpO2恢复后再吸,判断吸痰效果。
9.吸痰过程中应鼓励患者咳嗽。
1.清醒的患者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并配合操作。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安全、有效。
二十一、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3.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呼吸机的参数、SpO2、气道压力、痰液的颜色、量和粘稠度,按需吸痰。
5.吸痰前后给予100%的氧气吸入2分钟。
7.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心率和SpO2,当出现心率下降或SpO2低于90%时,立即停止吸痰,待心率和SpO2恢复后再吸。判断吸痰效果。
8.吸痰过程中应鼓励患者咳嗽。
二十二、心电监测技术
遵医嘱正确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变化,动态评价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皮肤状况。
2.对清醒患者,告知监测目的,取得患者合作。
3.正确选择导联,设置报警界限,不能关闭报警声音。
4.嘱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者摘除电极片、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
5.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8.嘱患者电极片处皮肤出现瘙痒、疼痛等情况时,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9.定时更换电极片和电极片位置。
10.停用时,先向患者说明,取得合作后关机,断开电源。
2.护士操作规范。
二十三、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技术
遵医嘱正确使用输液泵/微量注射泵。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年龄、病情、心功能等情况及药物的作用和注意事项、患者的合作程度、输注通路的通畅情况及有无药物配伍禁忌。
3.告知患者输注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
4.告知患者使用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目的、注意事项及使用过程中不可自行调节。
5.妥善固定输液泵/微量注射泵,按需设定参数。
6.随时查看工作状态指示灯。
7.观察患者输液部位状况,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师沟通并处理。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