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总医院免疫学研究室主任韩为东教授在自然出版社与川大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上发表以CD20为靶点的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的近5年随访结果。该文的通讯作者为韩为东教授,第一作者为张文英博士。
2011年以来,以CD19为靶点的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CAR 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恶性血液疾病的临床试验性研究在国际范围内广泛开展。多数临床数据报道显示CD19-CAR T可以使得约90%的复发难治性急性B细胞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获得再次完全缓解(CR),使得近80%的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获益,并且约50%的患者可以获得CR[1, 2]。尽管已有较多的报道显示CAR T治疗对复发难治NHL患者可以产生较为突出的临床反应性,但对于长期安全性与有效性的报道甚少[3]。
除CD19之外,CD20也是B细胞恶性疾病治疗的重要靶点。早在2012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免疫室/生物治疗病区在国际上开展了以CD20为靶点的CAR 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试验研究,于2014年完成并首次报道了7例患者的I期临床研究结果[4]:在安全性方面重点指出CAR T治疗在对有肺实质组织与消化道黏膜受累的DLBCL患者中应慎重应用,对大负荷患者首先应该考虑化疗减负,对于减负治疗后病灶缩减不足30%且不能维持4周的患者,CAR T治疗后不仅可能不会肿瘤缩减,反而会诱发较重的细胞因子综合征(CRS),甚至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等严重毒副反应;而对于肿瘤病灶成功减负与小病灶(SPD<30 cm2)的患者,CAR T治疗后不仅可以获益,而且可能长期获益。7例患者中,6例可评价。其中2例肿瘤负荷小的患者中1例获得了持续超过14个月的CR,1例获得6个月的部分缓解(PR)后失访;5例大负荷(SPD>30 cm2)患者中,4例可评价,其中3例获得了3到6个月的PR,1例疾病进展(PD)。
在I期临床研究基础上,解放军总医院韩为东团队开展了CD20-CAR T治疗复发难治性NHL的IIa期临床研究,11例入组患者的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10月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报道[5]。11例患者中6例在CAR T输注后评价为CR(其中1例为由1期转入IIa期继续行CD20-CAR T单独治疗的患者),3例PR,2例疾病稳定(SD),其中2例患者(1例PR,1例SD)在后期经过局部放疗后也获得了CR。
长期安全性方面,解放军总医院韩为东团队也观察到CAR T治疗后持续CR的患者往往伴随有较为长期的B细胞缺乏或者低下,以及低的免疫球蛋白血症。5例长期CR患者中,除1例患者在CAR T治疗后7月出现3级的带状疱疹感染外,其余患者均可以通过丙种球蛋白的定期补充有效预防3级以上的感染性疾病发生。
韩为东,男,48岁,临床医学博士,教授,临床肿瘤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从事内科与血液病学临床工作10余年,研究与医学工作10年。解放军总医院免疫学研究室主任。2012年创建了解放军总医院首个生物治疗医学病区,国内率先建立了“前店后厂”的医学模式,担任首任主任。主要从事肿瘤治疗抵抗机制与临床研究,建立了多项肿瘤靶向免疫细胞治疗体系,在国内率先在国际临床试验机构注册并开展多项CART治疗的临床试验,并获得企业。开展了低剂量地西他滨在复发难治性实体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先后承担科技部重大专项1项,973课题2项、863项目3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6项,市生物技术前沿项目1项,获得企业投资3项,4项临床治疗技术企业转让。国家发明专利15项。主编专著3部。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3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550余分。参与获得省部级二等以上4项。2015年,成立了中国研究型医院生物治疗学专业委员会(二级学会),并担任首届主任委员。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