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医讯快递

那些青少年障碍患者后来都怎样了?

时间:2018-07-12  来源:本站  作者:

  纵观人类历史,青少年期一直被视为个体社会及情感发育的关键阶段,而近年来神经科学的发展也为这一观点提供了充分的。从青春期至20多岁,个体进入神经发育的新时期,同时伴随着情感体验的巨变。因此,很多障碍在青少年及成年早期初露端倪,其中大约一半出现于十几岁时,也并不令人意外——研究显示,大部分人在青少年期的某个时段满足至少一种障碍的诊断标准。

  人们往往认为,青少年情绪及行为问题“十分正常”、“这个年龄段都这样”,临床意义不大。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长期以来,青少年障碍在临床及公共卫生层面常常被忽略。然而,Eva Asselmann等发现,青少年及成年早期的障碍完全有能力个体社会角色的,如从学生向职场人士的角色转换,建立终生的伴侣关系,以及实现经济等。既往流行病学研究也显示,青少年期存在常见障碍的个体更难参与正式的教育、就业及培训,存在自伤行为者日后出现障碍及物质使用障碍的风险更高,使用及其他非法物质者的总体生活转归更差。

  针对青少年及成年早期障碍的健康及社会后果,我们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在这一背景下,Asselmann等开展了一项研究,共纳入了2000余名来自慕尼黑社区、年龄14-24岁、罹患障碍但未寻求治疗的受试者。经过10年的随访,不出所料,基线时存在障碍的个体日后状况更差,在社会经济适应方面也遇到了更多困难。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基线疾病对日后功能的影响也存在差异:物质使用障碍及形式障碍患者的社会经济转归尤其不佳。

  另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是,随访结束时,曾经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康复。例如,只有一小部分障碍及形式障碍患者在进入成年后仍存在类似问题,超过60%的抑郁焦虑障碍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出现类似发作。然而,物质使用障碍是个例外,大部分个体的症状迁延至8-10年后的成年期。与之类似,包括教育、就业、婚姻及经济状态等生活转归方面,大部分早年罹患障碍者似乎表现得不错。

  上述发现与此前的一些研究类似。一项队列研究显示,对于仅出现一次持续不到6个月的常见障碍发作的青少年而言,只有不到一半在成年早期仍存在类似问题。同一项研究还显示,15-19岁期间,青少年所报告的近期自伤行为急剧减少;接近30岁及30多岁时再次随访,早年有无自伤史者的差异已不明显。然而,物质仍然是个例外。

  青少年期较高的康复率或许反映出这一群体正在持续发生的情绪及认知发育。然而,另一个问题在于,为什么其中一些青少年障碍患者的转归比其他同龄患者更差。Asselmann等开展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线索,如基线时存在多种障碍诊断、发病较早等因素可预测随访结束时病情的迁延不愈;这些基线因素同时可以预测较差的健康、教育及其他社会经济转归,即便在控制了基线障碍及社会人口学因素之后同样如此。

  为研发更有效的青少年障碍干预手段,人们首先需要开展高质量的流行病学研究——现有流行病学数据明显不足。Erskine等报告称,全世界范围内普遍缺乏5-17岁个体的障碍患病率,数据的平均覆盖率仅为6.7%,中低收入国家更低;该研究所涉及的187个国家中,有三分之二(124,67%)的国家没有任何儿童青少年障碍的患病率数据,更不用提发病率、治愈率及高危因素。此外,人们还需要通过开展研究,了解青少年期障碍的高危及预后预测因素:为什么有些青少年可以平稳渡过这一关键时段,而另一些则没那么幸运,甚至迁延至成年期。

  障碍及物质使用障碍正在成为全世界青少年的健康大敌。事实上已有显示,针对抑郁焦虑的投入可带来可观的经济回报。然而,鉴于需求极为旺盛,单凭传统的儿童青少年健康服务是难以消化的,不仅需要医疗机构的参与,还需要学校、社区、家庭、同龄人,以及数字技术与社交的参与。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如何用 EndNote 编辑适合投稿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
如何用 EndNote 编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发表与写作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量SCI论文图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
虚拟现实、云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教育有啥不一样?
虚拟现实、云技术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因毕业论文“高大上”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
如何使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
如何使用Endnote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汇总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
“你的论文充斥着垃圾”:英文科研论文写作逆袭之路
“你的论文充斥着
赞助商链接
热门文章
  • 专家解读人类性梦中隐藏的心理寓意(图
  • 美国科学家发明新型绷带 让伤口更好地
  • 坐姿看透女人“性趣”:两腿叉开豪爽又
  • 现代男人心理是否健康的八大标准
  • 研究称女性生育1次可增加10年免疫力
  • 夫妻同床睡影响睡眠质量 专家介绍解决
  • 心理学家揭示成功恋爱规律:前2周接触
  • 医生这行当
  • 国务院决定在卫生与基层医疗事业单位实
  • 人保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不是简单的涨
  • 女人在五个时刻性欲特别强
  • 医疗损害责任“举证倒置”被删除
  • 最新文章
  • 话题交流互动健康可以更讲究
  • 快递小哥送货途中车祸离世 捐器官4人
  • 6种肺病:你的治疗是否少了一半?
  • 研究症与症共病患者存在特殊的脑功能连
  • Cell:大脑如何帮你学习新技能?
  • 研究显示睡眠少影响心理健康和记忆力
  • 女性的:母乳喂养能够减肥
  • 重症患者耐药阳性菌抗菌药物剂量调整: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
  • 解读房颤心电图时你还记得这些知识点吗
  • 短暂的和持续的失忆症可能是卒中的唯一
  • 以失忆症为主要表现的卒中应怎样辨别?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