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的管理策略仍十分复杂,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术前放化疗(CRT)对于LARC的治疗来说是标准治疗方案之一,可以减小盆腔复发风险,但是对的影响不大。对于特定的LARC患者来说,化疗(ICT)也是一种选择。理论上来说,新辅助化疗试图达到的效果是对早期的微转移起到治疗作用,从而减小远处转移风险,提高获益。
但是,LARC虽然经过了术前CRT或ICT治疗,远处转移率仍可达25%。亟待新的预后因子应用于接受CRT或ICT患者的筛选,确保之后接受合适治疗以及随访等方面。
细胞游离DNA(Cell-free DNA, cfDNA)由正常DNA片段和肿瘤性DNA片段组成。所以进行液体活检时,既要对总浓度进行测量,也要检测肿瘤性改变。
2017年,来自丹麦的研究团队探究血浆cfDNA水平是否可以作为接受CRT和手术治疗的LARC患者预后因子的研究在线发表在Ann Oncol.上,以下是精要内容。
并且,RECCET研究的所有患者,20名BIOREC研究的患者接受1-3周期的ICT(卡培他滨:650mg/㎡ BID,奥沙利铂85mg/㎡)。
基线、ICT后、CRT后分别接受cfDNA检测。术后进行5年随访,1年内每3月,接下来两年半年1次,最后两年1年1次,也同样对cfDNA进行检测。
123名入组患者,117名接受手术治疗。58%接受CRT之前接受了ICT治疗,全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5个月。
研究者根据cfDNA水平高低排序后,将患者4等分。结果发现,cfDNA水平最低的1/4患者较前3/4患者的预后更好。前3/4患者与后1/4两组的复发时间(HR, 2.48; 95%CI, p=0.007) 、DFS(HR, 2.43; 95%CI, 1.27-4.70; P=0.015)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图1A,B)。OS也可见相同趋势,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
在接受CRT前行1-3周期Xelox方案ICT的亚组中,基线cfDNA水平仍对DFS和复发时间影响显著(图1C/D)。
41%(n=51)患者接受了术后随访取样。结果发现术后一年后,以及最近一次cfDNA结果也均为预后标志物。
该研究为血浆cfDNA水平可能给LARC相关临床工作提供了依据,响应了之前cfDNA作为mCRC患者的精确分期、治疗策略选择预后标志物作用的。
进一步简化实验室流程可能将cfDNA检测加速应用于临床中,以便给予高危患者更强的治疗方案,免去低危患者更多的治疗。
总的来说,该研究表明接受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cfDNA水平上升,提示远处转移风险增加、复发时间缩短、无病时间减少。
cfDNA液体活检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检验技术,使其检测速度更快、价格更低,进而为直肠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做出贡献。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