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上的一项研究,对于绝经后女性,骨峰值而非骨质量变化率与脆性骨折发生率相关。
来自的研究人员表示,以前的横断面研究显示高分辨率外周定量CT(HR-pQCT)在骨折识别上优于DXA。这表明,通过HR-pQCT测得的骨结构参数更加有助于识别骨强度减弱和个体骨折。
为此,研究人员对多中心骨质疏松研究中的163例绝经后女性数据进行了分析。参与者年龄至少为60岁(97%为白种人)。在平均5年的随访中,参与者每年均完成骨折史、医疗卫生信息及营养和生活方式调卷。新发骨折事件通过X线报告。参与者全髋、左股骨颈和腰椎接受DXA测定。参与者同时接受HR-pQCT扫描以评估骨小梁体积和骨小梁数量、厚度及总的横截面积。研究人员利用T检验和卡方分析对骨折事件组(n=22)和无骨折事件组(n=127)参与者骨结构参数进行了比较。
研究人员发现,与没有发生骨折的参与者相比,总骨密度、骨小梁骨密度及骨小梁数量降低,而骨小梁分离率更高。总的骨密度、骨小梁骨密度及骨小梁数量每下降1个标准差均与脆性骨折OR增加相关(总的骨密度,OR=2.1;骨小梁骨密度,OR=2;骨小梁数量,OR=1.7)。
在胫骨,总的骨密度、骨小梁骨密度、皮质厚度、皮质面积每下降1个标准差分别于脆性骨折风险增加相关(总的骨密度,OR=2.1;骨小梁骨密度,OR=1.7;皮质厚度,OR=2.2;皮质面积,OR=1.9)。
研究人员称,无论是扫描方式如何,骨折组和非骨折组骨量丢失率没有差异。基线骨质量损害可预测桡骨和胫骨5年以上的脆性骨折事件。本次研究提示,相较于骨量丢失率,峰值骨量和骨密度与脆性骨折的发生更密切。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