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卒中后出现吞咽障碍的患者并不是很少见,特别是对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近日,有研究者尝试对一种咽部电刺激疗法进行探索,结果显示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确实有显著改善作用。
卒中后的吞咽障碍并不是一个小问题,可使患者发生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住院时间延长,从而导致不良预后和死亡率的增加。卒中患者在入院时存在吞咽障碍的比例将近50%,发病6个月后,这一比例仍然近15%。另外,需要机械通气的卒中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也很常见。然而,目前人们对此一直缺乏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当患者控制吞咽的脑区受到卒中的影响时,患者便可能出现吞咽困难。为了改善这一问题,研究者尝试了一种咽部电刺激装置。研究者认为,这种装置可以通过刺激控制吞咽功能的神经,来让大脑非优势区域来接管吞咽功能。为此,研究者开展了一项研究——PHAST-TRAC,并在2018年国际卒中大会(ISC2018)上公布了研究结果。
PHAST-TRAC是一项单盲的优效性前瞻随机试验,旨在评估PES在改善卒中后患者拔管时间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纳入了幕上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这些患者接受了人工通气和气管切开术,但在停止人工通气后仍然存在神经源性吞咽困难和气道不安全状态,此外,患者无法并且在≥3天内未接受镇静治疗。
研究中使用的电刺激装置(PES)包括一个导管,导管为插入胃内的鼻饲管,并围绕着一个带有电极的护套以刺激咽部。咽部刺激由一个可由操作的小型基站控制。
研究者将患者随机分至电刺激治疗组或假手术组,给予电刺激组患者每天1次10分钟、持续3天的咽部电刺激。研究的主要结局是在电刺激治疗之后24~72小时内可以拔管,具体的评估方法为使用光纤内窥镜评估吞咽功能,并且没有大量唾液,可以自发吞咽并存在喉部性。次要结局为需要重新插管和再次治疗的患者比例。
由于研究显示出了明显的获益,因而在数据和安全监督委员会的下提前结束,结束时共纳入70名患者。另外,研究者还进行了第二轮放标签试验,18名已经被随机分配到电刺激治疗,但最初没有响应的患者中,共有15名进行了第二轮为期3天的治疗;此前的假手术组患者也重新接受了治疗。
➤ 第二轮治疗中,治疗组另有4名患者出现了响应;原假手术组患者在治疗后,30例患者中有16例治疗有效(53%);
本研究纳入病例数相对较少,并且没有长期的随访计划,但是电刺激治疗带来的获益十分显著,近60%的患者对这种治疗有反应,可谓是颇具前途的治疗手段。
该设备已经在欧洲获批,接下来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PHEED也正在进行中,期待这种设备对没有进入ICU的一般卒中患者也能带来帮助。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