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医讯快递

尽早识别重症病例是防治关键

时间:2010-04-14  来源:健康报  作者:记者 孟庆普

  近来,全国手足口病发病数呈快速增长之势,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暴发态势。专家表示,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多样,不易鉴别,强化接诊医生临床诊断能力,尽早识别重症病例、减少病死率是防治关键。

  EV71病毒感染易引发危重症

  据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暴发手足口病,今年1月1日~4月8日,已有13名重症婴幼儿死亡,死亡婴幼儿分布于该县8个乡13个自然村。根据北京市卫生局发布的健康播报,近一个月来,北京地区手足口病病例数一直呈上升趋势,最近一周报告手足口病338例,比去年同期上升53.64%。卫生部通报2010年3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显示,手足口病位列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首位。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贺雄介绍说,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今年全国因EV71病毒感染发生的手足口病病例明显增多,感染后临床表现多样,其致病的最大特点是容易出现危重症。此外,手足口病大多数患儿来自农村,且散居儿童发病数所占的比例要高于托幼儿童。从年龄结构看,5岁以下,特别是3岁以下的宝宝容易感染发病,发病率男孩高于女孩。

  贺雄说,诊断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主要依赖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培养。目前,国内基层医院和基层疾控机构没有条件开展检测和分离,加上部分重症病例临床上并无典型手足口病表现,所以在疫情暴发初期,重症病例常常被诊断为肺炎。同时,家长对手足口病认识不足也会耽误孩子病情。从临床表现看,发热和皮疹是该病两个主要症状,但也有不少患儿没有出现手足口皮疹及发热的典型表现。

  患儿家长是防治第一关

  据贺雄介绍,EV71病毒区别于其它型别病毒的特征之一,是它能同时攻击人体多个器官,患儿发烧、皮肤疱疹等症状并不严重,而表现为精神状态不佳。由于多器官受损,很快就转为重症病例。因此,及时把每个患手足口病的儿童,特别是重症患儿尽快识别出来至关重要。

  患儿家长是疾病防治第一关。家长应重视观察孩子早期的精神状态,如孩子出现发烧、呕吐、腹泻等类似症状。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等。家长应及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切不可到小诊所或私人医院就诊。很多重症死亡病例都是因为没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或者将手足口病当普通的感冒发烧治疗,等到发现患儿病重再送到医院已太迟了。

  要做好专业人员培训和考核,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各地应对医疗机构及疾控机构专业人员进行手足口病防治技术培训。接诊医生一定要有警觉意识,根据病例临床特征,结合流行病学史,如当地幼托机构或学校有无类似疫情,或病例与类似患者有无接触史等,对病例进行临床诊断,尽量避免误诊或漏诊。

  贺雄说,开展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也必不可少。他建议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被感染机会。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就诊、及时隔离。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如何用 EndNote 编辑适合投稿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
如何用 EndNote 编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发表与写作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量SCI论文图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
虚拟现实、云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教育有啥不一样?
虚拟现实、云技术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因毕业论文“高大上”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
如何使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
如何使用Endnote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汇总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
“你的论文充斥着垃圾”:英文科研论文写作逆袭之路
“你的论文充斥着
赞助商链接
热门文章
  • 专家解读人类性梦中隐藏的心理寓意(图
  • 美国科学家发明新型绷带 让伤口更好地
  • 坐姿看透女人“性趣”:两腿叉开豪爽又
  • 现代男人心理是否健康的八大标准
  • 研究称女性生育1次可增加10年免疫力
  • 夫妻同床睡影响睡眠质量 专家介绍解决
  • 心理学家揭示成功恋爱规律:前2周接触
  • 医生这行当
  • 国务院决定在卫生与基层医疗事业单位实
  • 人保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不是简单的涨
  • 女人在五个时刻性欲特别强
  • 医疗损害责任“举证倒置”被删除
  • 最新文章
  • 话题交流互动健康可以更讲究
  • 快递小哥送货途中车祸离世 捐器官4人
  • 6种肺病:你的治疗是否少了一半?
  • 研究症与症共病患者存在特殊的脑功能连
  • Cell:大脑如何帮你学习新技能?
  • 研究显示睡眠少影响心理健康和记忆力
  • 女性的:母乳喂养能够减肥
  • 重症患者耐药阳性菌抗菌药物剂量调整: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
  • 解读房颤心电图时你还记得这些知识点吗
  • 短暂的和持续的失忆症可能是卒中的唯一
  • 以失忆症为主要表现的卒中应怎样辨别?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