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实际是2008年10月发布的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内容。相关表述曾遭到“重回计划体制”、“统购统销”等质疑。
“我们现在走的实际是以省为单位统一采购的路,但目前来看,省级招标还没有收到太多实效。”上述学员说。
付志方提出,目前新医改已经进行一年,其时间表、路线图都已公之于世,现在的形势是“背水一战、势在必行、务求成功”,但对医改的5项重点任务,不能平均用力,“当务之急是在全面推进医改五项任务的同时,下更大的功夫抓好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这两大难点。”
补偿“缺口”
一个普遍的共识则是,补偿是公立医院改革的要害。特别是新医改方案提出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以降低患者药品负担后,由此产生的“缺口”怎么弥补,至今未有定论。
陈仲强透露,北医三院2000年~2009年收入来源显示,医疗收入占53%,药品收入占40%,财政补助收入占5%,其他收入占2%。
换言之,一旦要求医院不再“以药补医”,仅北医三院一家医院就将面临巨大的毛利缺口——这个数字在2007年是8169万元,在2009年是11622万元。
而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医院收入主要依靠药品的现象,则是中国公立医院共同的尴尬。
陈仲强说:“在国家费用控制不断加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医院运行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我们感到,医院的筹资压力越来越大。”
据陈仲强介绍,目前该院总体运行情况是,在全院44个科室中,盈余科室16个,基本持平的科室11个,亏损科室17个,即约1/3多负运转、不到1/3基本持平、1/3多正运行。
陈仲强说,我们的医技科室中收支结余为负的科室,大部分是政策性扶持科室,“儿科是严重亏损的,职业病等也是医院按政策必须贴钱保留的。”
而北医三院并非泛泛之辈,这家三级甲等医院即便是在高手如林的北京医疗圈内,也颇具声望,其生殖医学中心、脊柱外科等强势学科更名满天下。
陈仲强曾在2008年当选“中国医院优秀院长”。谈到医院目前的运营情况,他形容“自己这个院长像在‘非法集资’,什么时候穿帮我不知道,但现在要满足医院的运营却不得不这么做。”
陈仲强和北医三院的窘境,恰是公立医院改革“卡脖子”的地方。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有公立医院14086家,约占医院总数的71%;2009年,中国公立医院诊疗人次达17.1亿,大致是医院总诊疗人次的92.4%。显然,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重头戏”。
综观新医改方案出台后的2009年,卫生部对公立医院提出的改革措施大致有开展临床路径试点、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在三级公立医院推广预约挂号等,这些办法因未能触及公立医院的深层弊端,甚至被认为是“隔靴搔痒”之举。
在“迟滞”的评论声中,今年2月,《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亮相。这意味着,公立医院改革的大戏正式开锣。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瞄准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方向,将各显本领。
在此次研讨班上,谈及这项至关重要的改革,一位没有参与试点的省级主管领导表示,会“边等边看”,因为“公立医院改革要付出巨大成本,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我们没钱”。
付志方强调,合理的补偿机制是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行、使其公共服务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他看来,要特别注意对合理补偿有所鉴定、有所规范;同时,一定要形成合力,“把补偿全部压到财政身上不太实际”。
付志方说:“有人认为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不存在压力,我认为是存在的,就是美国也存在,特别是县级财政非常吃紧,多数都是吃饭财政。而且,县级财政面对的不仅是医改,还包括教育等多方面的投入,财力异常紧张。”
因此,付志方主张,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必须充分考虑财力的承受能力,“否则,政策出了,要求急了,财力跟不上,到不了位,影响不好”。
积极性之难
研讨班学员、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认为,在财政的问题之后,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他说,比较而言,以前医院的公益性差一点,但对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却是最好的,医务人员可以24小时上班,大医院开刀到凌晨两三点都没有问题。“我们的医改能不能找到一个办法,既让医院公益性更好,又让医务人员有积极性,我觉得这非常困难。”
北医三院副院长金昌晓在研讨班现场教学时介绍,该院职工薪酬组成大致包括两方面:一是工资和津贴补贴,二是绩效奖金和加班夜班费等。前者,“严格按照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执行”,后者,“医院自主考核发放,是医院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主要手段”。
陈仲强透露,该院教授年薪大致30万,主任医师25万,主治医师12万,护士10万,管理人员不到10万。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