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诊疗技术的日益提高,许多临床医学学科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烧伤医学的学术和救治水平多年来一直居于世界前列[1],但我国烧伤医学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包括如何进一步提高患者存活率,以及最大限度恢复其外貌与功能。为更理想地提高烧伤救治的疗效,进一步解决提高治疗水平过程中的各种瓶颈,亟需寻找全面性及综合性的治疗和系统方法。近年来整合医学的提出[2],为包括烧伤医学在内的众多临床医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本文拟从整合医学角度,就我国烧伤医学的未来发展谈一点看法。
现代医学"以分为主"的专业化发展将医学划分为各种分支和子分支,但在处理人体问题上却面临诸如医学知识碎片化、诊疗实践机械化等诸多瓶颈,导致医疗活动有逐渐远离以人为本治疗的趋势[3]。所谓整合医学,就是还器官为患者,还症状为疾病,从检验到临床,从药师到医师,身心并重、医护并重、医并重、防治并重。整合医学将医学各领域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有效的实践经验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社会、、心理的现实进行调整,使之成为更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新的医学体系。通俗地讲,整即整理,是方法、手段和过程;合即适合,是要求、标准和结果。整合医学的提出有其历史和哲学根据,历史潮流,顺乎科学规律,顺合社会[4]。
在烧伤医学的早期起始阶段,由于知识水平和认识的局限,人们只重视局部烧伤创面,缺乏对患者整体情况的认识,患者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救治,病死率居高不下。人类关于烧伤救治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公元前3 500年穴居人的壁画中[5]。公元前1 500年,古埃及人在烧伤病程的不同阶段采用泥浆、植物萃取物及油脂的混合物等进行治疗。公元前600年,中国人用酊剂或富含鞣酸的植物提取物烧伤创面。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认为利用醋、红酒和乙醇的混合物作为冷却剂可减轻烧伤的严重程度,希波克拉底利用富含猪油、松香和沥青的绷带来包扎烧伤创面,而古罗马人则使用蜂蜜并采用疗疗烧伤患者。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中世纪学者们一致认为烧伤不仅会导致组织局部病变,更会导致机体发生相应的改变,他们将体内其他因素整合入烧伤救治过程中,对烧伤休克有了初步认识[6]。20世纪初,Underhill等学者检测了20例严重烧伤患者的Hb浓度、血细胞比容、血清氯化物水平,并对水疱液蛋白含量进行分析,否定了烧伤毒素导致休克的说法,提出体液和蛋白质的丢失才是产生休克的原因。从此,补液治疗开始应用在严重烧伤患者的救治中。然而,在补液最初应用于临床的阶段,人们不能很好地掌握输液量、输液组分及输液速度,补液治疗的效用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烧伤发生率显著增高,加速了休克、感染、营养、创面修复等相关烧伤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的发展。1952年,Evans等总结出了用于指导烧伤休克复苏的Evans公式,以后又逐渐发展出基于Evans公式的改良公式,如Brooke公式、Parkland公式等。1953年,Brown等采用大面积切痂+大张异体皮覆盖术,使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治疗取得了突破。1969年,Fox等合成了磺胺嘧啶银,给面对创面感染致命的烧伤患者带来了[7,8]。而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学者史济湘等开创的大张异体皮打洞嵌入小块自体皮移植技术,以及20世纪80年代张明良等创立的微粒皮移植技术,显著提高了Ⅲ度烧伤患者的治愈率[9,10]。随着烧伤学科的发展,关于烧伤创面修复、重症烧伤脏器、免疫移植耐受、重症烧伤营养支持、烧伤康复等相关研究逐渐深入。上述理论和技术构成了烧伤医学的重要基础,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对于烧伤的认识,人们从早期单一的创面治疗到后来的治疗,将视野从局部投向整体,将病情的思考深度从体表深入到体内,这与整合医学的不谋而合。而且整合医学作为医学发展的新方向,也将必然体现在现代和未来烧伤医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救治之中。
现代科学采用"分解式"的方法认识世界,这种"分解式"的研究思固然解释了很多现象,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然而,就目前医学来说,过度关注某一、某一基因或某一通,将各种疾病割裂开来看,使得人们对一些医学现象的认知进展缓慢。整合医学正是看到了这种问题的存在,因此提倡整合地看待科学技术发展与单独学科的发展,将学科的发展与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相整合。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蛋白质研究技术、单单细胞技术、影像学技术、三维打印技术等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的新技术手段与工具持续涌现。如何运用整合医学的思维方法,将目前最新知识、新兴技术应用到烧伤医学的基础研究中去,日益成为烧伤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功能基因组学作为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正广泛应用于烧伤医学基础研究中。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形成机制研究中,采用高通量、高集成、微型化、平行化、多样化和自动化的基因芯片技术,对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功能性基因进行差异性比较和干预研究,有望筛选出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关键,对增生性瘢痕形成机制以及新的治疗途径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11]。同样,在大面积烧伤脓毒症研究中,功能基因组学对判断大面积烧伤脓毒症治疗与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以及关键靶、靶基因的筛选的作用日益突显[12]。针对烧伤中诸如瘢痕等的诊治,采用功能基因组学的方式深入探讨新的研究思和研究方法,将局部疾患诊治上升到基因组学的整体层次,这正是"局部疾患到整体"的整合医学观点的具体体现。
再生医学是当代生命科学前沿研究领域的另一热点。干细胞以其全能性、多能性和专能性等特点,备受人们关注[13]。而在烧伤医学的基础研究中,干细胞的整合医学特色也尤为突出。应用干细胞可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增生,甚至重建瘢痕愈合部位的出汗功能[14]。此外,在动物实验中,干细胞能够同种异体皮移植免疫耐受,说明干细胞不仅可以解决大面积烧伤患者自体皮源缺少的难题,也可以进一步帮助其他实质性脏器异体移植摆脱目前所面临的移植免疫的困境,还可以此为方向将来针对干细胞参与免疫调节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15]。以上从烧伤医学的皮肤同种异体移植问题,上升到临床医学的实质性脏器同种异体移植问题,再上升到基础医学中免疫学研究的干细胞思,正符合整合医学的专科化向整体化发展的思。
在烧伤治疗中经常会遇到很多难题,比如采用大面积切痂植皮等治疗方法生命后,患者却因瘢痕严重增生导致的各种畸形难以融入到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去;随着烧伤基础研究的深入,微观世界得以展现,从人体、器官、组织到细胞,从大体、显微结构到超微结构,人们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检测出体内众多蛋白、时,却往往难以明确治疗方向;用抗生素对抗细菌,却使其产生耐药性;用干燥疗法控制感染,却使皮肤附件受到,创面加深;用整形手术去除瘢痕,拆东墙补西墙,不仅难以将瘢痕切除创面恢复到与伤前皮肤一致,还可能在取皮部位留下新的创面和瘢痕,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严重烧伤的实质是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后,体内系统间的平衡受到了,因此其治疗必须整体的、运动的、平衡的原则。如果对烧伤的治疗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这种对症治疗虽然立竿见影,却忽略了人体这一复杂系统的整体性,往往最终难以取得满意疗效。
整合医学作为一种大医学的思维概念,要求医疗活动中医师应该具有把所有医学知识整合到大脑中的智慧和能力,从整合医学的角度审视疾病[16]。在复杂烧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这种整合医学的救治尤为重要。面对复杂多变的烧伤患病机体,必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审视疾病,既要了解到烧伤疾病本身的病理、机制和转归,又要了解不同患者各自不同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心理因素。应当将烧伤疾病同有不同社会背景、经济背景和心理背景的人整合起来,达到人-生物-社会的有机联系,使之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现代医学发展模式,使患者得到涉及身体康复、心理安慰和社会支持3个方面的整体诊疗。
烧伤医学和整合医学相融合是烧伤医学发展历程中从专科化向整体化发展的新阶段,需要将生命相关各领域最先进的医学进展和各专科最有效的临床经验加以整合。这就要求烧伤科医师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积极与时俱进,注重提高自身的医疗和科研整体水平。不仅要以呈线性表现的自然科学的单元思维考虑问题,还要以呈非线性表现的哲学的多元思维分析问题。进一步来说,就是将传统的烧伤医学单元思维和医学的多元思维整合起来,从而构建更全面、更系统、更科学、更符合自然规律、更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诊疗及预防的新的烧伤医学知识体系。
烧伤医学和整合医学相融合是烧伤医学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和应用烧伤医学和整合医学相融合的模式,并非要求医师抛弃自己的专业去包办一切,而是要求医师调整思维模式,从学科细分的桎梏中出来,将整合医学的贯穿于烧伤基础研究和临床救治过程之中,从而促进烧伤医学的新发展。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